下一代人形机器人驱动解决方案

基于电液执行器的高性能、高灵活性人形机器人平台,开启具身智能新时代

公司愿景与使命

利用北京理工大学在智能流体传动领域的深厚积累,打造世界领先的具身智能平台

企业愿景

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核心驱动技术的领导者,推动具身智能在工业和服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人机协作的新范式。

企业使命

突破电液执行器在小型化、高精度、高响应速度方面的技术瓶颈,为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提供性能卓越、成本可控的驱动解决方案。

市场定位

面向工业自动化、特种作业、医疗康复和家庭服务四大领域,提供模块化、可定制的电液驱动人形机器人平台。

核心技术优势

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流体传动实验室15年的技术积累,突破性解决行业痛点

高性能电液执行器

自主研发的微型液压系统,功率密度达到传统电动执行器的3倍以上,扭矩输出提升200%,响应速度小于10ms,完美解决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的力量与速度矛盾。

智能控制算法

结合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平衡与精确操作。专利技术"液压肌肉神经网络控制"大幅提升运动柔顺性与能耗效率。

高效能源系统

创新性的液压-电动混合动力架构,结合超级电容与智能能量回收系统,使整机续航提升40%,工作噪音降低至65dB以下。

模块化设计

标准化的关节模块设计,支持快速组装与维护。关键部件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重量减轻30%,成本降低25%,同时保持工业级可靠性。

产品解决方案

模块化、可扩展的人形机器人平台,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

擎山 人形机器人平台

下肢自重:50kg | 背负能力:100kg | 奔跑速度:>20km/h | 跳跃高速:>20cm

  • 工业级可靠性

    IP68防护等级,工作温度-20℃~65℃,MTBF > 10,000小时

  • 灵活作业能力

    双臂协调操作精度±0.1mm,最大行走速度8km/h,复杂地形适应能力

  • 智能感知系统

    多模态融合感知(3D视觉+力触觉+IMU),实时环境建模与决策

  • 开放开发平台

    提供ROS2接口和SDK,支持快速应用开发与算法部署

应用场景:工业装配、危险环境作业、物流搬运、医疗辅助、科研教育

RANGER EHA主动悬架无人平台

自重:120kg | 额定负载:100kg | 最高速度:40km/h | 越障高度:300mm

  • 工业级可靠性

    IP68防护等级,工作温度-20℃~65℃,MTBF > 10,000小时

  • 灵活作业能力

    采用纵臂大摆臂 + 主动悬架构型,显著提升越障能力与地形适应力

  • 智能感知系统

    多模态融合感知(激光360°防护 + 固态激光450m + IMU),实时环境建模与决策

  • 开放开发平台

    提供ROS2接口和SDK,支持快速应用开发与算法部署

应用场景:侦查、巡检、勘探、科研、无人作战、应急

核心团队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流体传动领域顶尖专家与行业资深人士的强强联合

周教授

首席科学家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流体传动、流体软体机器人领域专家,在液压系统控制领域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武博士

技术总监

机器人学博士,前ABB高级研发工程师,拥有15年工业机器人开发经验,12项机器人相关专利发明人。

郑博士

算法负责人

人工智能博士,深度强化学习专家,曾主导开发多款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在IEEE Trans发表论文20篇。

财务规划与发展路线

五年战略规划,实现技术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

¥2000万
首轮融资目标
36个月
实现盈亏平衡
18%
年均毛利率
5年
技术领先窗口期

发展路线图

  • 2025年 - 完成原型机开发,建立小批量生产线
  • 2026年 - 工业样机交付,获得首个行业应用订单
  • 2027年 - 推出第二代产品,实现量产
  • 2028年 - 拓展海外市场,服务机器人产品上市
  • 2029年 - 建立行业生态,成为标准制定者

融资计划

  • 种子轮 (当前):¥500万 - 技术可行性验证
  • Pre-A轮 (2026年):¥2000万 - 产品开发与测试
  • A轮 (2027年):¥8000万 - 量产与市场拓展
  • B轮 (2028年):战略融资 - 全球化布局

联系我们

期待与您携手开拓具身智能新蓝海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流体传动实验室

libo@libodynamic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