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液执行器的高性能、高灵活性人形机器人平台,开启具身智能新时代
利用北京理工大学在智能流体传动领域的深厚积累,打造世界领先的具身智能平台
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核心驱动技术的领导者,推动具身智能在工业和服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人机协作的新范式。
突破电液执行器在小型化、高精度、高响应速度方面的技术瓶颈,为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提供性能卓越、成本可控的驱动解决方案。
面向工业自动化、特种作业、医疗康复和家庭服务四大领域,提供模块化、可定制的电液驱动人形机器人平台。
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流体传动实验室15年的技术积累,突破性解决行业痛点
自主研发的微型液压系统,功率密度达到传统电动执行器的3倍以上,扭矩输出提升200%,响应速度小于10ms,完美解决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的力量与速度矛盾。
结合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平衡与精确操作。专利技术"液压肌肉神经网络控制"大幅提升运动柔顺性与能耗效率。
创新性的液压-电动混合动力架构,结合超级电容与智能能量回收系统,使整机续航提升40%,工作噪音降低至65dB以下。
标准化的关节模块设计,支持快速组装与维护。关键部件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重量减轻30%,成本降低25%,同时保持工业级可靠性。
模块化、可扩展的人形机器人平台,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
下肢自重:50kg | 背负能力:100kg | 奔跑速度:>20km/h | 跳跃高速:>20cm
IP68防护等级,工作温度-20℃~65℃,MTBF > 10,000小时
双臂协调操作精度±0.1mm,最大行走速度8km/h,复杂地形适应能力
多模态融合感知(3D视觉+力触觉+IMU),实时环境建模与决策
提供ROS2接口和SDK,支持快速应用开发与算法部署
应用场景:工业装配、危险环境作业、物流搬运、医疗辅助、科研教育
自重:120kg | 额定负载:100kg | 最高速度:40km/h | 越障高度:300mm
IP68防护等级,工作温度-20℃~65℃,MTBF > 10,000小时
采用纵臂大摆臂 + 主动悬架构型,显著提升越障能力与地形适应力
多模态融合感知(激光360°防护 + 固态激光450m + IMU),实时环境建模与决策
提供ROS2接口和SDK,支持快速应用开发与算法部署
应用场景:侦查、巡检、勘探、科研、无人作战、应急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流体传动领域顶尖专家与行业资深人士的强强联合
首席科学家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流体传动、流体软体机器人领域专家,在液压系统控制领域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技术总监
机器人学博士,前ABB高级研发工程师,拥有15年工业机器人开发经验,12项机器人相关专利发明人。
算法负责人
人工智能博士,深度强化学习专家,曾主导开发多款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在IEEE Trans发表论文20篇。
五年战略规划,实现技术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